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用青春之力,追逐智慧之光
——记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武钢有限炼铁厂青年职工卢杨光

2019-12-19 09:29:00

  本报通讯员 刘丹
  “爸爸,再给我看看机器人的视频!”卢杨光3岁的儿子将一块闪光的奖牌挂在脖子上,平时糯糯的娃娃音此时显得格外响亮。结束了93天的“魔鬼式”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今年10月20日摘得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的卢杨光,无疑成为了同事和家人眼中的“明星”。
  小员工有大梦想
  2009年大专毕业后,卢杨光一直从事电气点检工作,主要负责炼铁厂六高炉炉顶电气检修维护。
  点检员工作不易,责任也重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爬高下底、风吹日晒、不计晨昏,只为了问诊设备、解决疑难、对症下药。虽然岗位普通、工作平凡,但卢杨光乐在其中:“可能是性格原因吧,我喜欢做有挑战的事。”在现场,只要老师傅们探讨技术难题,卢杨光总会凑过去听一听,有时还会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将自己对自动控制和编程的理解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与老师傅们的思想火花碰撞中,在真听真学真干的不断实践中,卢杨光迅速成长起来。2011年,进厂不到两年的卢杨光被吸收进入厂电控创新工作室,成为了一名技术创新人员,自主完成了“高炉炉顶旋风除尘DN2800眼镜阀极限数字化的新型方法”“高炉炉前摆动留嘴应急控制装置”、参与完成了“高炉开口机工作速度分级控制新技术”“高炉INBA水系统优先快速启停技术”“六高炉炉顶喷雾冷却系统改造”等技术创新项目。
  踮起脚尖可以飞得更高
  今年上半年,当得知宝钢股份将举办ABB机器人培训和比赛时,卢杨光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为什么不试试?”卢杨光说。
  卢杨光是大专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也仅限于高炉炉顶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检修维护。在旁人看来,这样的学历和经验,想要在计算机编程领域一展拳脚,简直是痴人说梦。
  很快,卢杨光知识储备有限的短板显露出来: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坐标系转换、空间定位……这些专有名词和设备设施平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原本跃跃欲试的他,一时间充满了挫败感。“既然来了,怎么样也要偷点儿师回家。”抱着向先进学习的心态,卢杨光不断给自己打气,准备放手一搏。本以为会在第一轮选拔赛就败北的他,因为赛制临时改变,意外复活晋级9强。
  虽然被幸运之神砸中了脑袋,但卢杨光并未被喜悦冲昏头脑,他深知传统钢铁业转型升级,智慧制造是必由之路。培训之余,卢杨光要求自己每天定时观察责任区域设备运行状态,指导现场设备故障处理;休息时,不忘向有经验的学员请教程序编写及控制逻辑要点;不厌其烦地在网上下载、观看机器人动画,并用自己的身体模拟机器手臂动作锻炼空间感。凭着一股不怕苦、不服输的冲劲和一腔昂扬向上的求索精神,卢杨光的技术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在随后的9进7、7进5、5进3淘汰赛中,他犹如一匹黑马,成功闯入全国仅有240人入围的决赛。
  智慧前行必将点亮未来
  进入决赛,意味着强强对抗,靠什么取胜?卢杨光的培训课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整个宝武集团,你们代表的就是领域最高水平,没有人能教你们,只能靠自己琢磨。比赛,赛的是技术,是经验,更是团队。何不集结团队力量,共享知识储备,攻克技术难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卢杨光主动找到同时晋级的青山基地两名“战友”,开始了抱团作战……
  卢杨光把压力变成不断探索前进的强大动力,展示出超常的技术水平,最终在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比赛中赢得了职工组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由武钢有限3位选手组成的中国宝武参赛队,还取得了全国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创下了宝武集团参加全国一类大赛的最好成绩。
  扎根于此 回报于此
  “智慧时代已经到来,智慧工厂就在身边,智慧制造时不我待。”通过机器人比赛这个平台,卢杨光有幸了解到了宝钢股份冷轧厂的“黑灯工厂”和炼钢厂的“一键炼钢”,也更加清晰地知道,推进和加快钢企智慧制造进程,其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人力短缺、环境负荷、能源消耗、安全生产等行业痛点,且“谁跑得快,谁是胜利者;谁跑得慢,终究被淘汰”。
  “我的工作区域在六高炉,如果有技术改造方向,也一定会为围绕着高炉设备创新来开展。”卢杨光表示。目前该公司炼铁厂炉前出铁使用的开口机转换杆还需人工操作,其工作区域温度非常高,如果能利用机器人来进行作业,则可大大降低炉前工劳动强度,提高安全生产系数。
  深入学习PLC编程知识、带领更多职工了解和学习新领域的新技术、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企业创新改造的行列中,这些成为了卢杨光今后的努力方向。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1

相关文档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